查看原文
其他

一个三亚人和他的团队在云南种下4万亩芒果

三亚日报 2023-09-05
 致敬改革开放45周年天南地北三亚人

三亚日报






开栏的话




1978年,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,1921平方公里的三亚成为一片神奇的热土,年复一年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和创业者。与此同时,一批批优秀的三亚儿女,在春天的故事中,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,走向大江南北,走向世界各地,创新创造创业创富,追寻梦想成就梦想,在异地他乡发光发热。
改革开放45载,绘就了一幅幅波澜壮阔、气势恢宏的时代画卷。为记录追梦故事,凝聚奋进力量,由三亚传媒影视集团全媒体平台策划推出的“致敬改革开放45周年·天南地北三亚人”专栏,将专门推介在外打拼的三亚优秀儿女的故事,记录和展示在外三亚人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取得的辉煌业绩;加强他们与家乡的联系和沟通,分享异地游子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振奋,对故乡的思念和祝福;鼓励他们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,与家乡人民同心协力,为共同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标杆城市而团结奋斗。
天南地北的三亚人,三亚永远是咱的根;天南地北的三亚人,三亚有咱的亲人。来吧,您有故事,有心中的诗和远方,我们有共同的生活空间,有对家乡的真挚情感。“致敬改革开放45周年·天南地北三亚人”,真情与您相约!


2023年8月11日 06版



本期人物

张一林,1967年1月10日出生,海南三亚人,永仁哲林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。


1991年至2001年,在三亚南田农场栽培160亩芒果,掌握了先进的芒果早花和保花保果技术;2001年至2011年,在海南技术服务88家农场近3万亩芒果,成为海南乐东阳光公司合伙人,带领该公司在芒果种植领域保持征战20年无败绩;2011年至2021年,创建云南永仁哲林芒果4万亩单体连片的全亚洲最大芒果园,2018年代表云南省民企获国家扶贫贡献奖,并创建海胶哲林果业有限公司,发展为海南单体最大、面积近2万亩的芒果园。


30年间,他把芒果栽培从百余亩发展到近6万亩,目前永仁哲林拥有300万株芒果树。


张一林。
在张一林眼里,看什么都是芒果。


1996年刚在三亚南田农场芒果种植上尝到甜头,张一林飞往上海,在外滩边的十六铺果品批发市场搞推销。空闲时,他喜欢到外滩黄浦江边走走,越看,他就越觉得468米高的东方明珠塔像一株芒果树,塔顶的球体就是悬挂的果实,似乎等着他上去采摘。


远处陆家嘴耸立的金茂大厦,也会让张一林想起海南儋州东坡书院内的两株芒果树,它们屹立了近300年之久。


“一家芒果种植企业,居然有一天能在上海环球中心65层签下新茶饮供应链合同。没有改革开放,这是不可能的事。”张一林感慨。


而日后从家乡海南三亚走出来,向西进军来到云南、来到170万年前中国古人类元谋人生存过的红土地上种植芒果,并在当地发展到4万亩、230万株的规模,张一林的心中也根本无法预料。


现在,回首前尘往事,谋划未来发展,张一林可以有时间坐下来,想一想那些可以预料的事。


永仁哲林芒果办公区,与一望无际的芒果园相映。


01

南田的甜



哪些事可以预料? 


至少,下定决心做的事情,张一林觉得一定“有好果子吃”。从这一点来说,他的精神血脉,有军人的传承。 
一九五零年代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后,第四野战军在三亚境内的南田农场留下一个团,支援当地建设。其中,就有张一林的父辈。 
张一林在此出生、长大,高中毕业之前,他的人生一直波澜不惊。 
1988年高中毕业,张一林租了两栋已经搬迁的学校教室,种食用菌。到了1991年,租赁一家废弃的橡胶厂扩大食用菌种植规模,1992年,农场征用橡胶厂,此时张一林的厂子改造成型,前后投入了十几万元。对方说没钱赔偿,可以给一块地。 
1990年前后,根据改革需要,南田农场提出“职工自营”政策,每位职工分配20-40亩田地,自己解决生存与就业。 
要么和其他人一样上山种芒果,要么去广州打工。别人眼里“选择的痛苦,痛苦的选择”,在张一林这里并没有摇摆,他在爸妈割胶的地方,选了105亩地,全家上山种芒果。同时又把周边久不耕作的旱地租来,改作鱼塘养鱼,后续几年又收购了自家周围几家经营不善的小果园。 
就这样,160亩芒果园+40亩鱼塘,从1991年到2001年,张一林一干就是10年。为示决心,他把老房子拆掉,一家人住在山上。 
“这10年太重要了。”张一林说的也是整个海南岛的“芒果10年”:种植成型、反季节开花,包括他们这些“垦二代”,通过自己努力掌握了先进的催花技术,受益良多,受益良久。 
1998年法国世界杯那年,乐东阳光公司成立,种有4000多亩芒果。3年之后,公司经营困难,他们急需一个技术高手,便把橄榄枝伸到三亚藤桥边的南田农场,邀请张一林去做技术服务。 
这是张一林在芒果种植技术上自己钻研、自我更新、自我超越带来的“第一口甜”,也是他在这项事业上第一次走出南田。 
2007年,张一林与乐东阳光公司正式成为合伙人关系。此后他的足迹遍布全岛,在“第二个十年”的时候,张一林在海南已经发展了近万亩芒果园。 
张一林也是从三亚走出去的第一批“芒果人”。他第一年就服务了10多家芒果种植企业,之后的十几年,几百名南田农场“芒果精英”走出去,把种植技术辐射到周边市县。 
“我们是最早版本的科技110,芒果种植经纪人。”张一林说。 
而在南田本地,2003年时芒果种植业蔚为壮观,有七八千户种植户,“其中6000户左右是我们农场的子弟,还有来自福建等地的种植户。”


02

种上“云”端



彩云之南,动感之都,梦幻之旅,神奇云南。这是云南给自己的定位。 
从海南到云南种芒果,张一林当然也无法预料,但并没有那么突兀。 
2007年,张一林到海口参加农业方面的展会,遇到了四川攀枝花市农业部门的考察班子,后者每年都来参展。他们随张一林到三亚参观芒果园后,立即以市政府名义发出邀请函,想让他到那边投资。 
“我们去了,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。”张一林看到的山地太过陡峭,几乎没有平地。“当时我都吓坏了,怕一不小心掉进下面的金沙江喂鱼。” 
但是,张一林发现旁边有一个地方,“一下子就喜欢上了”。 
那个地方,就是攀枝花的隔壁,云南省永仁县。 
云南永仁县与元谋县,相隔仅50公里,这一带是中国最早的古人类,距今170万年前的直立人“元谋人”曾经用石器与火生存奋斗的红土地。 
海南、云南,一笔写不出两个南,缘分来得如此奇妙和迅速。 
相中地块后,张一林一打听,整片连起来足足有4万亩之巨。他并没有立刻“惊动”永仁,“怕人家认为我们要搞4万亩地,天方夜谭,肯定是骗子”。 
好事多磨。一直到2011年,张一林通过海南省扶贫办、云南省扶贫办促成了项目落地。他们从昆明开车到永仁,三个小时后见到了县委书记杨仕坤。 
这些地块,涉及当地3个村委会12个村庄,张一林一口气签下35年租赁合同,租金每五年递增20%,年均支付土地租金2000万元。仅此一项,使出租土地的农民每年户均增收3万余元。 
前戏铺好,更大的挑战是地势和气候。 
4万亩土地,多为丘陵缓坡,分布在百余个山头。国内大部分芒果树的适宜种植高度是海拔1500米以下,那里海拔足足有1735米,加上有霜有雪,被行业称作“芒果树的死亡分界线”。 
初到贵地,有所领教。张一林在云南种下第一批芒果树是2013年7月份,共2000亩、14万株,12月15日,当地遭受30年一遇霜冻,芒果幼苗全军覆没。 
之前,张一林查阅过当地30年的气象资料,对此准备得不可谓不充分:经过研究,芒果苗生长到一定年限,可以经受霜雪的侵袭,成年芒果树即便遭遇霜雪,依然可以开花结果。 

2022年,一场大雪突袭云南,永仁哲林的芒果树雪压枝头,但它们坚强地“挺”了过来,自此得名“小强”。受访者供图

最惊心动魄的是2022年。2月22日早晨6点30分,三亚这边天还没有亮,张一林接到了云南那边场长王军的电话,字少事大:“下雪了,而且很大。” 
作为海南人,张一林对下雪没有一丁点直接经验,他赶紧买了机票。“就想第一时间去看看在大雪纷飞中苦苦挣扎的、受苦受难的、我们的芒果树。”飞机在昆明上空盘旋的时候非常颠簸,乘务长的播报声声“刺耳”:昆明在下雪,地面温度零下2℃。张一林说他当时的心情有些沉重,甚至想起了陈毅《梅岭三章》中的诗句:断头今日意如何?创业艰难百战多。 
这一次,“芒果树也挺住了”。 

大雪过后的芒果园内,一行车辙伸向远方,挺过这场大雪,永仁哲林也闯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。


这是永仁几十年未遇的一场大雪,哲林芒果公司种植基地2.5万亩近110万株盛花期芒果树花苞冻伤,万亩芒果“压花”保证二次开花迫在眉睫。在这危急时刻,干部帮扶,企业互助,千余名干部群众组成志愿服务队分批次到基地为万亩芒果“压花”,救企业于危难,为企业挽回近8000万元损失。当地党和政府领导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放下,他们怕张一林遭受损失撤资,返回海南。



03

四季果香



张一林和同事把云南的芒果树称作“小强”。 


之前,他们对于芒果树苗的选择有过“调试”。开始用的是嫁接苗,来自广西灵山那边的热带与亚热带水果育苗基地。经过几千亩的嫁接苗错误试种,才明白“在高海拔地区种嫁接苗,由于年年开花,树很难长大,而种实生苗三年内树体很少开花,易于芒果树嫁接后快速成型长大。” 


嫁接苗就此被投了“否定票”。张一林就在附近的攀枝花直接购买树苗,解决了种苗问题。供应种苗的农户以每株2.2元出售,因为量大,产值直接达到“年薪百万”。 


因气候、地理条件,张一林在云南的芒果种植与海南种植的果园形成了“季节差”,下半年挂果。“永仁芒果园的每一个品种,在市场上都能赶上晚熟,全国90%同品种都没有结果了的时候才上市。2023年,哲林芒果公司终于可以实现一年12个月都有鲜芒果上市的目标,理论上这要在南北半球同时选址种植才能实现。” 


张一林的芒果园地,上半年看海南,下半年看云南,南南“牵手”,四季挂果。 


这也是他的终极目标之一:让大家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的芒果。 


另一个目标,是终端的“大众化”,也就是质高、价廉,让消费者心目中,质量、价格二者决不会厚此薄彼。 


这个设想之所以不敢早提出来,是因为产量尚不足以支撑。而从2013年到现在的“第三个十年”,总规模近6万亩、300万株芒果树,让张一林有了底气。 


“这些,全都是自己的,我们也是全亚洲最大的芒果种植公司。”张一林的匡算是,云南种植的芒果已经进入丰产期。到2025年,哲林芒果公司在海南、云南的芒果年产量,将从现在的6000多万斤突破至1亿斤,2028年左右突破2亿斤,为大众提供品质好,价格便宜,微利还能生存发展的农产品,这是哲林芒果公司立志创建大规模芒果种植园不变的初心。 


云南永仁哲林芒果园里,沉甸甸的芒果挂在枝头——永仁哲林公司也迎来沉甸甸的收获。受访者供图


从田间到餐桌,中间怎么办? 


张一林想到很多种模式,除了保持传统的销售渠道之外,尝试现在流行的线上销售。他的判断是“过几年的势头会更猛”,让消费者在线上下单,公司从海南、云南包邮到家。 


这种方法的基础是“哲林芒果”这4个字的吸引力。多年前针对来三亚的游客,张一林有过尝试直销树上熟芒果:买一送一。来这座城市旅游的人凭身份证和机票,即可线上预订,包邮每斤5-7元,红红火火地做了半年。 


后来张一林又觉得这并不是长久之计。除了成本控制与偶而为之的避免“冷场”,大开大合的高调宣传并不适合自己的本性。还是踏踏实实种芒果、卖芒果,享受这一年四季的阳光大地,那才是他成长的地方。 


就像张一林享受从海南到云南的跨度,对每一个明天的不可预知,才会激发自己和伙伴们的探求与努力;那些红红绿绿的芒果也一样都不重复自己,每一颗有每一颗的惊喜,这种惊喜,数也数不过来。



张一林眼里的三亚人既中庸乐观又无畏无惧

 改革开放好,把底限想好 

剩下就是天南地北往前跑

三亚人大多数安于现状吗?张一林想了又想,然后说,第一批走出南田的“芒果人”里,有的小伙伴还闯荡到国外,跑到了柬埔寨。 
所以,一般情景下的“海南人不喜欢出岛”“三亚人安于现状”之类的广泛定义,在张一林这里并不成立。 
上高中时,张一林对毕业后的梦想是:有一辆本田牌摩托车、成家工作,再存个5万元钱。当他很快实现这个“小目标”之后,“就此躺平”这样的念头,在他脑海中从来闪都没闪过,就一路走向乐东、海南全岛以及向西挺进云南。 
2010年,哲林芒果公司去慰问三亚环卫工人,地址在三亚下洋田。张一林至今记得清楚,“那个环卫站站长个子高高的,20多岁,是前一年评出的‘最美三亚人’”。他侧面打听了一下,年轻人每个月2000多块钱的工资,不算多。“当时有电视台在采访,他说自己三更半夜起床清扫垃圾,有活干、有钱赚,挺知足的。” 
这句话提醒了张一林:自己之前的想法不也一样?这就是海南人的特点,中庸、乐观、知足常乐。
这种刻在骨子里的特有烙印,既是包括三亚人在内的海南人天生无忧无虑的表象,更是他们敢闯敢试的“底气”。“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,我就想当年吃稀饭、住茅草房都不怕,现在就是失败了回到南田,怎么样也比小时候强吧?” 
张一林说他“大胆”地跑到云南,搞种植又是雪又是霜,十年来有几次几乎要全军覆没,都坚持住了。 
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?心态。 
“生逢改革开放这个美好的时代,我们自己先把底限想好了,还有什么害怕,还有什么是不幸福的呢?” 
这样一想,所有问题就都不是问题,就都简单了。 
这样自知、自得的心态,又让张一林心无旁骛,只种芒果,不贪恋其他。甚至房地产行业,他也仅有在三亚迎宾路上、包含哲林芒果公司总部的一块地。32年创业征程,市场没有将他培养成房地产的大款。2009年看到云南永仁4万亩山地这一大片处女地,合伙人告诉张一林“你做房地产一辈子不一定能进中国一百强,但如果把永仁这4万亩芒果种植项目搞成,我们就可以跻身中国芒果行业的前列。” 
——张一林有着强烈的“边界感”,能闯,能收。 
他的想法是朴素的:家有衣服千百件,不能每日件件穿;家有房屋千百间,睡觉只需三尺宽。 
“不是改革开放,我能赚多少钱?我只需留一点点,剩下的都是社会的。” 
相比于多年前连拒3家传媒公司给哲林芒果公司拍摄宣传片,张一林的这种“责任感”在闯荡过程中来得自然、亲切,不可描摹。 
1991年刚开始种芒果,张一林请不起工人,打药、除草、嫁接、搞配方,什么活都得自己干。到了1995年赚到25万元,第二年开始请工人,老李就是那时来的,如今已是云南公司的一位场长;还有一对夫妻,刚刚结婚就跟着他,这些年也一直干到场长的职位。 
云南那边,每年承租4万亩芒果地为当地农户创富增收;除4名管理人员外,几百名工人全部来自当地,最大限度增加他们的就业收入。 
这方面包括固定用工:公司有员工487人,主要是夫妻工(225对),免费提供住宿,每对夫妻每月固定工资为9000元,户均增收10万元。同时每年按500元递增,明年可实现月收入1万元以上。临时用工、日用零工最少100人,高峰期达1000余人,年均支付工资1300余万元;待丰产期后,将达到5000余人,年均支付工资将超过8000万元。 
另外,张一林还在2016年在云南招了30个大学生来海南,因为这边有老树果园,可以实战培训,目前很多人都已经走上了重要的工作岗位。 
张一林的期待是,哲林芒果人的基因如芒果般强大。“普通的果树比如橙子树,10年就会变异,但芒果树没有变异过,不需要更新。”他在云南看见过一棵15米高的芒果树,有1000年历史,堪称“千年老妖”。 
“牢骚太盛防肠断,风物长宜放眼量。莫道昆明池水浅,观鱼胜过富春江。”张一林的哲林芒果公司,也在一直延续自己的基因并逐渐强大,那就是做水果中的“平民”——他张一林自己从三亚闯荡天南地北,也要让天南地北的老百姓,吃得起最好的芒果。





来 源: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 卢巨波 王鑫 杨京达/文  袁永东/图
编 辑:谢佳宁 见习编辑 吴琪 姚雯雯
审 核:陈 惜

总值班:萧 真

往期推荐
邓紫棋、陶喆、王子异、GAI…8月底唱响三亚!通报!这20人5年内不得在三亚购房!

点分享

点收藏

点点赞

点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